学风建设
 首页  |  组织机构  |  制度建设  |  宣传辅导  |  活动报道  |  学风成果 
 
 

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宣传辅导>>宣传辅导>>正文

抓学术不端要严准狠——代表委员热议学风建设
2019-03-20 10:12   中国教育报

 

近日,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成为舆论热点。近年来,高校中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,败坏了学术风气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,惩戒学术不端,力戒浮躁之风。

在全国政协委员、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看来,造成学术不端的原因很多,有个人的原因也有评价体系的原因,但对学术不端零容忍,“是我们毫不动摇的意志”。

“从个人来说,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有预谋、有诉求、有过程并且自我掩护的,是有意为之的;而师德缺失、导师责任淡漠,以及评价体系偏颇和导向单一等,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学术不端。”严纯华说。

“学术不端、学风浮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人因为评职称,有人为了毕业、获得学位等进行学术造假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说,高等教育发展,不能不讲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。

怎么根治?“抓学术不端要严、准、狠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说。

他认为,一方面要教育为先,加强预警。学校都有教师工作部,在教师层面上要加强预警,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,什么是学术不端,底线在哪里,要明确。另一方面要坚持教授治校治学,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。是不是剽窃、造假,要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,一旦出现要严查。

在全国政协委员、东北大学校长赵继看来,破解学术不端,要标本兼治,一方面要采取“一票否决”,让学术不端的代价足够大;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。

“太看重论文,就容易铤而走险。”赵继说,如果在评职称时,一个发了18篇的比发9篇的排在前面,那大家就一定拼命发文章。他建议,可以用代表作的评价方式,以促进师生做真学问、真做学问。

而在全国政协委员,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、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景虹看来,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、学术规范是正常学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科学家、全世界高校开展科研的基础。

“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,只有实事求是,才能数据真实,才能在科学界站住脚,中国的科学才能有声誉。”李景虹建议,学风建设要从学生做起,把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作为学生走进课堂的第一课,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;同时对一切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,如有发生,严格查处。

(北京36日电 记者 董鲁皖龙)

 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©: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
网站制作与维护: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信息中心